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展现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凯发k8官方旗舰厅
摘要:为了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教训、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军事著作。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字里行间,展现的是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篇军事巨著的一字一句,体现了什么样的真理?本文试图分析毛泽东的这篇军事著作展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展现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独特的智慧。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对立统一
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体现了什么样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开篇,毛泽东就指出——战争问题,是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解决的问题;革命战争问题,是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革命战争问题,是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特别指出:“我们现在是从事战争,我们的战争是革命战争,我们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中国革命战争——不论是国内战争或民族战争,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之内进行的,比较一般的战争,一般的革命战争,又有它的特殊的情形和特殊的性质。因此,在一般战争和一般革命战争的规律之外,又有它的一些特殊的规律。如果不懂得这些,就不能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打胜仗。”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宁在批评匈牙利共产党员库恩·贝拉的时候就说:“他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可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一切现实出发”,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具体的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的分析实际问题。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这段话正是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提出了必须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特殊规律之后,毛泽东就进一步提出了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战争所要坚持的认识论。如何研究战争?如何学习战争?如何指导战争?毛泽东认为——必须实现主观符合客观、认识符合实际,必须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战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毛泽东指出,在制定战争计划的时候,“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在制定战争计划之后,“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部分地改变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战都是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间或有的”。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体现了什么样的方法论?
前文论述了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那么,回答了为什么研究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怎样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之后,以什么样的方法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好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呢?
毛泽东指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必须坚持战略全局上的持久战、内线防御战,战役局部上的速决战、外线进攻战,从而在战争实践过程中逐渐取得相对于敌人的优势,实现战略上的进攻战,最终取得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根据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些特点,指出中国革命必然不能速胜。他说:“因为反动势力的雄厚,革命势力是逐渐地生长的,这就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性。”所以,中国革命战争必然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由于敌人的强大、敌人对我们的“围剿“,中国革命战争在初期也必然是防御战——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初期形势。但是,在战争的局部、在战役战术领域的方法,就和战略上的方法是矛盾的、相反的。正如毛泽东所说:“战略的持久战,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这是一件事的两方面,这是国内战争的两个同时并重的原则,也可以适用于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根据实际情况,关于战役战术速决战方面,毛泽东指出:“战役和战斗的原则与此相反,不是持久而是速决。在战役和战斗上面争取速决,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在战争问题上,古今中外也都无不要求速决,旷日持久总是认为不利。惟独中国的战争不能不以最大的忍耐性对待之,不能不以持久战对待之。”
毛泽东指出——战略上我们是内线防御战,但是战役战术上我们是外线进攻战。坚持诱敌深入,之后包围和消灭一部分占劣势兵力的敌人,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毛泽东生动的指出:“处于战略上内线作战的军队,特别是处于被“围剿”环境的红军,蒙受着许多的不利。但我们可以而且完全应该在战役或战斗上,把它改变过来。将敌军对我军的一个大“围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许多各别的小围剿。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优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优势。将战略上处于强者地位的敌军,使之在战役或战斗上处于弱者的地位。”
持久和速决、内线和外线、防御和进攻,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进攻和退却,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毛泽东认为,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必须诱敌深入、以退为进,这样才能在敌人前进过程中发现和制造敌人的错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所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退却的最后一个要求,是造成和发现敌人的过失。须知任何高明的敌军指挥员,在相当长时间中,要不发生一点过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敌人会犯错误,正如我们自己有时也弄错,有时也授敌以可乘之隙一样。”
论述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只有退却才能实现进攻胜利的时候,毛泽东熟练的运用了矛盾分析法,科学的指出在当时条件下只有部分的牺牲才能实现全局的胜利。毛泽东讲:“不在一部分人民家中一时地打烂些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地打烂坛坛罐罐。惧怕一时的不良的政治影响,就要以长期的不良影响做代价。”
列宁指出:
对立面的同一(它们的“统一”、也许这样说更正确些吧?虽然同一和统一这两个名词在这里并没有特别重大的差别。在一定的意义上两个名词都是正确的),就是承认和发现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
有两种基本的发展和进化观点:第一个,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第二个,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
可见,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矛盾)思想,具体的、熟练的运用到军事领域。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是它的主要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是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或特征”。毛泽东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方法,不是别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的方法。
三、贯穿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阶级斗争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强调——“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毛泽东的认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决定作用,以阶级、阶层、集团的斗争为表现形式的政治关系是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战争是解决政治冲突的最高形式。他深刻的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指出:“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不懂得它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战争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战争是阶级社会产物、是私有制的产物,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毛泽东的战争观,就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观。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战争之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所以,毛泽东认为,战争的目的是消灭剥削、彻底消灭战争。而在战争过程中,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毛泽东坚持“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战争观。毛泽东指出:“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人类社会的发展终久要把它消灭的,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会要把它消灭的。但是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我们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一切反革命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一切革命战争都是正义的。”
毛泽东深刻指出——在人类社会,只有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统治工具、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消灭战争的根源——阶级社会中各阶级、各集团利益的冲突,从而彻底消灭战争。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的军事家为的就是彻底消灭一切剥削,从而彻底消灭战争。毛泽东说:“人类社会进步到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到了那时,什么战争也没有了,反革命战争没有了,革命战争也没有了,非正义战争没有了,正义战争也没有了,这就是人类的永久和平的时代。”进行阶级斗争,就是为了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进行战争,为的是最终消灭战争。毛泽东的战争观就是军事领域的阶级斗争观。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鲜明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观点、方法——坚持了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矛盾分析法,展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观,是一部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彩的军事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