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苏联亡于产权制度,而非公有制 -凯发k8官方旗舰厅

2024-10-27

  今日看到了《顾凌英:驳“苏联亡于公有制”的谬论》(作者:顾凌英 来源:红色文化网 日期:2024-10-26)一文。这篇文章由顾凌英撰写,驳斥了“苏联亡于公有制”的观点,并探讨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原因。顾凌英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包括苏共领导集团的集体蜕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溃败、理论上的不坚定、特权阶层的形成和军队国家化等。

  这些问题不能归结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

  在文章中,顾凌英反驳了刘永佶教授的观点,认为苏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没有理论上的基础性偏差。指出,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苏联在其短暂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内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顾凌英认为刘永佶教授提出的“劳本主义”概念是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误解。在公有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已经统一归劳动者所有,不存在剥夺劳动者对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问题。

  对此,我的观点是苏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没有错,但苏联模式却存在重大偏差,那就是产权制度与公有制的基本特点不相适应。如果说苏联的灭亡不仅有政治体制上的原因,而且更有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原因,那么,这个原因就是产权制度不适合公有制的基本特点,不适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苏联的灭亡不是亡于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是亡于产权制度。

  一,为什么说苏联是亡于产权制度?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它的基本制度也就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因此,我们可以把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简洁地归纳为“生产资料私有制 产权制度”模式,我把这种模式简称为“产权私有制”模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建立产权制度的条件下,资产阶级或资产者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生产主体,社会生产也必然表现为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而“苏联模式”可以归纳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产权制度”模式。

  与资本主义生产模式比较一下,苏联模式,即“生产资料公有制 产权制度”的模式是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却保留了产权制度。如果说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那产权制度却是挪用资本主义的制度形式,也就是说,苏联模式性质上只是半资本主义(产权制度)半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模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从企业角度看,它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从整个国家来说,就是消灭了资产阶级。因此,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苏联,已经不存在资产阶级,任何一个公有制企业,不存在资产所有者或不再存在地主或资本家。

  但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资产阶级、资产者,但却没有消灭劳动者。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格化的劳动者依然存在。

  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只有人格化的劳动者,没有人格化的资产者,因而劳动者是当然的、唯一的社会生产主体。也就是说,劳动者是可以成为生产主体、成为统治阶级的。只要建立了体现劳动者的利益要求的制度,只要建立了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劳动阶级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劳动者就必然成为公有制企业的生产主体。例如,如果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再建立劳权制度,那么,公有制企业就成为劳动者满足其消费需要的载体,劳动者的利益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成为利害相关的共同体。

  但是,“苏联模式”只是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却又保留了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顾名思义,它是以资产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制度。虽然公有制企业没有人格化的资产者,但企业制度却是确立资产者为主体的、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事实上否定了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的地位。

  由此可见,“苏联模式”所形成的是一种无主体的生产模式:一方面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资产者,消灭了资本所有者;另一方面又因为它建立了产权制度而否定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因而它又不能成为劳动者的利益体现。于是,建立产权制度的公有制企业实际上不存在真正的生产主体一一事实上是不存在人格化的资产者,而存在着的人格化的劳动者却因产权制度的建立又无法成为生产主体,因而实质是无主体企业。

  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是消灭了资产阶级,另一方面呢,又因为保留了体现资产者利益要求的产权制度,从而使劳动者的利益与公有制经济的利害变化处于断裂的状态,因而老百姓对传统的公有制经济的好处是“看不见、摸不着”,他们也难有搞好公有制经济的动力和责任性。

  在一个没有资产阶级的国家,劳动者又与公有制经济缺乏利害相关的联系。因此,当这种生产模式被抛弃时,自然就不会有人来维护它了。

  这就是苏联走向灭亡在经济制度上的根源所在。

  社会主义要让劳动者当家做主,要实现按劳分配,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要求。那么,劳动者当家做主在经济上的权利是什么呢?就是“谁劳动谁管理”、“谁劳动谁经营”,就是劳动管理权。按劳分配是什么权利?其内涵就是“谁劳动谁受益”,就是“谁劳动谁所有”,这是劳动分配权。劳动管理权和劳动分配权,合起来就是劳动所有权。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劳权制度一一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

  苏联人的社会主义搞了70多年,形成了劳权制度的观念了吗?没有!

  苏联人搞社会主义已经有70多年,建立了劳权制度了吗?没有!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不能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事实上是一直没有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成为具有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劳权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苏联人为什么要建立产权制度与公有制相结合的苏联模式?

  产权制度,是以资产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基本制度。也就是资产者当家做主和按资分配的基本制度,本来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制度。为什么应该建立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制度的苏联要挪用这种产权制度呢?

  这是由十月革命时的苏俄国家的经济落后的特点决定的。由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能够发生,反而是经济落后的苏俄和中国等国家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而苏俄、中国等这些国家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由于经济落后,在通过革命建立了劳动阶级专政的政体之后,还不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而必须首先实现工业化,形成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力基础。因此,这些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过程就形成了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政治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间,多出了一个以实现工业化为目的的过渡经济阶段,而苏联模式恰恰是适合这个过渡阶段的过渡经济模式。

  苏联人,包括国内外的众多学者,普遍都认为苏联模式就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实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是一个天大的误区。马克思设想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不仅需要有公有制的这个基础,同时也必须是在实现按劳分配的基础之上,甚至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本身就是一体两面、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95-96页,75版本)中曾谈及。而苏联模式却根本没有建立劳权制度,因而苏联模式根本就不是按劳分配的模式,自然也就谈不上计划经济。

  事实是苏联模式是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应对战争和灾难,为快速实现工业化而建立的、以国家为主体的指令性经济体制,是一种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的过渡经济模式。采用产权制度与公有制相结合的模式,有助于国家合理调配资源,在满足老百姓生活需求和满足工业化需要之间实现平衡,达到尽快实现工业化的目的。

  三,苏联灭亡、东欧演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苏联搞得是社会主义吗?

  答案是:苏联搞的的确是社会主义。

  苏联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国家,这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毫无疑问,它是社会主义;这是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

  苏联在建国之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形成了所有制的基础。毫无疑问,这是社会主义;这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苏联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家计划控制模式的经济体制,从而使苏联快速进行了资金积累,并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这是搞社会主义。这是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准备工业化基础。

  再说第二个问题:

  苏联国家和社会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的回答是:

  1,苏联在政治制度上建立的是共产党执政的无产阶级专政体制,这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2,苏联在经济制度上建立的是半资本主义(产权制度)和半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制度。这是一种适合社会主义国家在暴力革命胜利之后到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过渡阶段的经济模式。这一模式,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过渡阶段,只是一种暂时的过渡阶段的经济模式。因此,作为过渡阶段经济模式,它在过渡时期,即社会主义国家在过渡阶段时期的模式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

  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即过渡阶段结束后,由于这种模式的权利制度与公有制基本特点不相适应,与公有制性质相互对立,因而是一种不适应的公有制模式,或者说已经变成了一种过时的或错误的经济模式。

  由于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进程只是走了两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建立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没有建立与公有制基础相适应的劳权经济体制,没有建立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因此,苏联的经济制度还没有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后两个方面或者后两个阶段,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

  总起来说,就是苏联搞的是社会主义。只是由于社会主义推翻资产阶级和其它剥削阶级的革命首先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成功,因而实际的社会主义革命进程多出了一个积累资金、实现工业化、形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力基础的过渡阶段。而苏联人的社会主义革命事实上已经完成了过渡阶段的任务,但却没有进一步把社会主义革命推进到后面两个阶段:即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用劳权制度取代产权制度)及形成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的阶段。

  这就是我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基本回答。

  谈到了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问题。

  有人说“从斯大林开始,即严重缺乏民主,搞家长制……”等。对此我觉得对政治体制的认识,需要从当时的环境下来看。在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的政治体制,是有区别的。同样是民主,在战争年代和在和平时期的民主方式可能完全不同。另外,对政治体制的看法还要把过渡时期和实现工业化之后的时期区分开来进行具体分析。

  苏联及东欧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走向灭亡,从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来看,是因为他们在完成了工业化之后,未能把过渡时期的经济模式及时地转变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从而使过渡时期的经济模式延续到工业化之后,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停滞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难以继续提高,从而使大家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

  四,产权误区是导致苏联灭亡的关键性原因。

  一个曾经雄霸世界的国家,顷刻间大厦倒塌,分崩离析,苏联解体,给世界带来了巨大震撼,给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带来冲击和严重挫折。苏联的解体,进一步引发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这些国家纷纷倒向了资本主义。

  在这里的一个关键性的原因就是苏联人把过渡时期的经济模式错误地当作了社会主义生产模式本身,而这一认识导致了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进程到达过渡阶段即停顿了下来。如果说斯大林有错误的话,那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把苏联过渡时期的经济模式误判作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并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斯大林。作为一位开国领袖,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意志,成功地领导苏联人民战胜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使苏联完成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的过渡阶段,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实践进程中的过渡阶段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杰出的领袖,其功绩是巨大的,其作用是不可否定的。而对于社会主义革命过渡阶段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区别,除了斯大林的错误认识之外,更多地应由那些进行专门研究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负责。

  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短短几十年间走向灭亡,基本原因有两个方面:

  从生产模式的方面看,主要是源于苏联模式的误区。

  什么是苏联模式的误区呢?

  那就是本来苏联模式只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暴力革命胜利到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过渡阶段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由于它的特殊性而具有暂时的性质。但是苏联人却把这种过渡模式当作社会主义生产模式本身来对待,宣布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正是这种误区,使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进程进入到过渡阶段即停滞不前,从而使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不能形成稳固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优势难以发挥,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老百姓不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好处。这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走向灭亡的普遍性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的问题了。

  就苏联来看导致苏联走向灭亡的有三个关键人物: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而这三个人都是没有自己头脑的人。

  赫鲁晓夫做了件无头脑的事情,就是否定斯大林,破除了苏联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心中的社会主义信念。斯大林在维护苏联和发展社会主义阵营的运动中其丰功伟绩是不能否定的。但赫鲁晓夫却把斯大林的错误或不足严重扩大化,丑化了斯大林的形象,不可避免地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合理性和必要性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从而埋下了苏联灭亡的地雷。从组织行为的角度看,作为共产党领导人的这种做法,就是一种自残的做法,是缺乏政治头脑的做法。

  而戈尔巴乔夫则更是打着改革的旗号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制,既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又否定了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作为一个政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却没有半点政治头脑。至于叶利钦则是与虎谋皮,指望美国人的援助,更是一个政治上的白痴。一个国家出现了三个二哈式的领导人,不走向灭亡反而是件奇怪的事了。

  回顾一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在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时,他们明确地提出了“两个决裂”,即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与传统的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事实上是,苏联人包括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及研究人员,在观念上却没有清晰地区别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观念与传统观念的真正区别是什么?因而是苏联人是完成了第一个决裂,却没有能够做到第二个决裂,他们没有在实践上认识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性,没有及时把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过渡经济模式推进到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