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个张桂梅,就能解决农村贫困山区的教育问题吗? -凯发k8官方旗舰厅
57年出生的张桂梅是经历过毛主.席时代的,她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自己得肿瘤,两次做手术,如今常年吃药,还要忍受蔓延全身的疼痛,但她从未放弃教育事业,从未放弃学生。
她创办了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只为了山里的女孩子们能走出贫困。
然而经济上的窘迫使得教师资源成为了一项问题,千辛万苦找来的17名教职工,却有9名相继离开,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
张桂梅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共.产党.员就应该帮老百姓做事,群众有困难,就应该去管。
毛主.席所提倡的“为人民服务”,在张桂梅的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她坚持亲自家访每一个学生,了解她们的家庭、生活、学习情况。
有的学生家庭困难上不起学,她就自己给学生交费,给家长做思想工作;有的学生考上高中却因为家贫辍学打工,她就四处打听学生下落,最终找回学生回校复读;有的学生玩游戏机管不住自己,她就搬到学生宿舍和32个男孩子住在一起。
为了学生,张桂梅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工资、各级政.府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100多万元,她都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
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的坚韧、毅力和奉献,我想一定是受到毛主.席时代的影响所保留下来的深刻烙印。
这样的人,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
今天,张桂梅拼尽全力燃烧自己的一生,努力照亮更多的贫困山区的女孩。如果全国各地有越来越多张桂梅式的人物,我也相信农村的教育会有所起色。
但是,且不说张桂梅式的人物少有,即便是全国各地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张桂梅”,农村贫困山区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也和大城市里的孩子相差太多。
因为农村和城市在经济上的悬殊差距,导致薪资待遇、生活环境等难以吸引优秀教师,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
且看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2020届校园招聘的宣传文案:
“待遇领跑全国”,本科生年薪26万元,研究生28万元,全日制博士奖励20万元,优秀毕业生奖励3万~8万元,优先申请人才住房、长租公寓。此外,全年带薪休假超过165天,“有点钱、有点闲、有尊严不再是梦”。
数据显示,深圳2021年财政预算的教育支出高达851亿元、增长18.8%,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20%,在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
而张桂梅所在的云南丽江教育支出情况又如何呢?
据新华网报道,从2017年9月起,丽江市提出振兴丽江教育三年行动计划,3年来全市教育经费累计投入116.46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8.34%。
丽江市3年的教育经费累计投入,只占深圳市1年教育经费的13.69%。
什么是差距?这就叫差距。
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教育经费全都倾斜于大城市,农村小地方的孩子们该如何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呢?
能来农村贫困地区教书的要么是少数特别有情怀,特别能吃苦,特别坚韧,正如张桂梅一般的人;要么就是教学能力水平并不那么出色,教育方式方法并不那么得当(农村打骂学生的现象并不少见),只能做到基础性的教学,不能更深入的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习能力上的提高等等。
近40年来,深圳的发展有目共睹,然而它似乎并不曾发挥过带动作用,如同丽江市这样的“小地方”似乎早已被抛离高速发展的轨道,只能被动等待张桂梅式的人来“拯救”当地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教育。
然而, 张桂梅希望通过创办免费女子高中,来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的理想真的能实现吗?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校12年,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了大学,这对张桂梅和当地贫困山区的教育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成绩,可全国各地却不止这1800名贫困学生。
全中国也没有几个“张桂梅”,当这一个张桂梅倒下的时候,还能否有人继续她的理想?女孩子们还能否继续有学上?有人管?
对此,我是保持怀疑态度的。
那些走出大山的孩子,未来有多少人还能想着回归大山,改变山区的教育困境?
如果教育只是为了脱离个人的贫困,而不思改变整体社会层面的贫困,我想这样的教育无疑也只是为“个人奋斗”添砖加瓦罢了。
当然,我很愿意对张桂梅老师教育出来的孩子抱有信心,她们之中一定会有如张桂梅一般投身贫困山区教育的人。
但是,我不得不去思考,为什么还有如此贫困的地方?还有上不起学的孩子?还有连基础教育都无法保障的地区?
如果这一切都要靠一名女子孤身去改变,那我真不知道是该感到高兴,还是悲哀。
我想,教育贫困,一定不单单只是某个人能改变的,更不是建立某所学校能改变的,其中暗含着众多层面的社会原因,就如众所周知的: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差距、教育资源差距问题……
这些如果不系统性解决,想要根本改变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无异于痴人说梦。
我非常赞扬、称颂张桂梅式的人物,她传承了毛主.席时代“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有着无私奉献的“大我”精神,在改变农村贫困地区女孩的命运上起到了一定作用,这样的党.员在毛主.席时代也一定是模范。
不过,我认为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一定还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去解决。
让教育从金钱中剥离出来,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
这条充满荆棘的路,吾辈任重而道远!
【文/白依依,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红色依依”,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