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解构台湾绿营所谓的台企传呼机背后的大陆认知战 -凯发k8官方旗舰厅
2024年黎巴嫩传呼机爆炸案被西方媒体普遍推测涉及台企,台军“国防部长”顾立雄受访时称,相关单位看到大陆认知作战操作痕迹,被黎巴嫩真主党传呼机爆炸案殃及的台企数据显示应有此类状况。顾立雄强调台军“国防部”与世界各国都有军事报交流,不可能对此案有一无所知与有所牵连,希望大家不要无端传谣而将台湾卷入此类事件……到底是哪一方在该案中涉嫌认知战?
黎巴嫩真主党传呼机爆炸案一石激起千层浪,西方媒体大肆渲染这批传呼机“made in taiwan china”,目的显然就是要让中国大陆背锅。“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西方媒体如此双标,完全无视媒体人起码的职业操守,如此替台湾绿营洗地会有实效吗?台企的传呼机在黎巴嫩爆炸,首当其冲受灾的不是苹果就是安卓。有人说,苹果作为美国的通讯类大型公司,一旦战争来临,必定会启动某个功能,与机主同生共死;有人说,安卓更危险,因为是谷歌开发的,而谷歌与美国军方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那岂不是以后只能用鸿蒙了?这个问题截止目前还不能得出定论,但黎巴嫩传呼机爆炸倒是真给我们敲响了通讯安全警钟,原来以前担心某些手机会有窃听功能还真不是杞人忧天!黎巴嫩真主党传呼机炸弹案将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于中东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这场爆炸不仅造成了数千人伤亡,更将许多隐匿在供应链背后的关键问题推到了台前。台湾方面则陷入沉默与推卸责任,赖清德至今没有表态,在绿营之内忙着争权,所以该案的责任自然就全落到了这批爆炸传呼机的关键厂商金阿波罗公司一边。金阿波罗公司负责人又说,这批传呼机不是在台湾生产的,是在匈牙利,只不过是挂上了台湾制造的名头。黎巴嫩真主党传呼机爆炸后金阿波罗老板大呼“你们害死我了”:金阿波罗公司负责人许清光周三表示,这项引起爆炸的呼叫器产品是外国bac公司自制,“不是我做的!”反正台湾那边从上到下都是在推责任,说他重视也是言过其实,毕竟截止目前都没有出台有效的处理措施;说不重视也很难置信,他的第一反应当然是要避免引火烧身,所以才会对中国大陆疯狂甩锅。2024年9月18日,美国更是急不可耐地发布紧急声明,强调美国与该案无关,但鉴于美国与以色列、台湾的关系,这种声明的可信度无限趋向于零而难逃欲盖弥彰之嫌。
邱毅认为,金阿波罗与大陆素无瓜葛,将台军涉嫌卷入该案之认知战部分甩锅给大陆纯属无稽之谈。郭一鸣、朱松岭、谢寒冰等学者也纷纷表态,对台湾绿营如此甩锅嬉笑怒骂。美国务院第一时间声明与黎巴嫩真主党传呼机爆炸案无关,这个“撇清责任”的操作看似逻辑自洽,但美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深层参与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界限。全球化供应链中,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地缘政治的“引爆点”,而这正是我们在当前全球环境下不得不正视的现实。五千件带有“mit”(made in taiwan)的设备直接成了该案的导火索,这无疑给台湾的全球制造声誉蒙上了阴影。台湾长久以来以其高效的制造能力与较为严谨的生产流程闻名,但该案让台湾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陷入尴尬的境地。这不仅仅是对台湾企业的打击,也让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感受到了潜在的风险。毕竟,今天的传呼机,明天的智能手机,谁又能保证下一次不会发生在手机供应链上?苹果公司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企业之一,其供应链也与台湾有着深厚的联系。目前苹果尚未对该案发表任何评论,但从长远来看,类似的事件势必影响到苹果的供应链布局。台湾不少厂商多年来与苹果公司深度合作,比如富士康是苹果公司2021年的二百大供应商之一,旗下厂房为其提供iphone组装服务。台湾的电子产品因为该案而倒下,涉嫌发动认知战的西方列强也会被殃及。
长期以来,金阿波罗公司与美国cia、fbi等机构有着紧密的合作。金阿波罗公司董事长许清光在第一时间宣称,这批传呼机不是该公司生产的,只是用了金阿波罗的商标。但许清光在回答多个问题时含糊其辞,前后矛盾,有意掩盖相关事实。其一会宣称,这批传呼机是黎巴嫩代理商生产制造的;一会又宣称,被引爆的传呼机型号是由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家公司研发的。匈牙利当局当即否认了这一指控,球又被踢回了金阿波罗一边。外媒普遍猜测,金阿波罗公司生产的传呼机内部装载了含有军用炸药的电池。由此一来,金阿波罗公司已迎来了空前严重的舆论危机,整个台湾生产的电子产品恐怕都会受到金阿波罗公司的牵连。根据台媒报道,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已证实,台“安全部门”正在调查黎巴嫩传呼机爆炸案。台“防务部门”发言人孙立方表示,台“防务部门”无法为金阿波罗公司做出任何解释,金阿波罗公司恐怕已难逃罪责。当前,黎巴嫩爆炸案已引起了中国大陆的警觉。港媒《南华早报》指出,目前仍存在诸多疑点有待理清,但这一系列爆炸案或将让中国对与美国有关的电子通讯产品更加警惕。新加坡研究员拉赫曼认为,“台当局与美国相互勾结,美国又是以色列的亲密盟友,中国大陆或许会认为,台湾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这场阴谋行动。”出于安全考虑,中国大陆有可能更加谨慎地对待美国与台湾的电子产品。在今后的日子里,中国大陆有可能对台湾其它产业也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至于早已在中国大陆畅销的苹果手机与特斯拉汽车,相关消费者难免猜测这些品牌有否类似的情况,不一定会造成爆炸,但国产产品一定不会这么做。因此,我们再次发起了“抵制进口商品,支持国产”的号召!中国人民早在20世纪初就有过类似的理念,比如毛泽东在长沙发动的抵制日货运动,但其中并无敌我不分的过激行为。
毋庸置疑,顾立雄所谓的“大陆认知战”难逃台军对美军始作俑之认知战鹦鹉学舌之嫌。认知战又被称为知识战,这一概念在俄乌战争中迅速成为全球学术界、新闻界、政治界的热门词语,号称全球数字传播的“大脑争夺战”。认知战以信息为主要载体,通过影响与塑造目标国家决策者与群众的认知,从而控制与改变其行为,所以是融心理战、舆论战、信息战于一体的最高层级的非动能作战形式。相关国家从政府到社会乃至到个人,集中在中国互联网的网络社区发声,其背后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的公共外交政策在当代中国的媒介形态迭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通讯、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与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高速融合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高效交流、资讯高度饱和、观念高频迭代的时代,人类认知领域的革命也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全球化、多极化带来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与大国战略竞争的全面升级,也使得国家间的博弈越发复杂化,不仅在军事、科技、经贸、金融等显性领域加紧对抗,也越来越重视“争夺认知”等隐性领域的竞争。与传统战争受到地理边界与战争规则限制、偏重于从物理维度来实现战争目标不同,作为超限战的认知战,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传统物理束缚,使战争由非常态变为“常态”,大大降低了发起对抗的成本与风险。认知战早在1996年就已被美国海军研究院硕士生唐纳德·e.埃兰在其学位论文《攻击基础设施:探索进攻性信息战的潜在用途》中论证,进而以标题形式亮相于美国高级空军研究学院阿登·b.达尔的毕业论文《指挥功能障碍:思考认知战》中且在美国空军上尉约翰·博伊德提出的“观察-定位-决定-行动”(简称ooda)理论基础上建构了认知战框架。《战略影响》2007年刊出的《基于知识的战争:认知战》一文指出,认知战是基于知识的战争,是一场以知识为武器的知识领域战争。认知战还是美国大学的科研兴趣所在,军事与政治战略研究尤其强调知识的决定性作用。美国海军军官斯图亚特·格林2008年的学位论文《认知战》强调,认知战涉及军事诈欺、媒体宣传、灌输与审查等短期性的心理战、信息战手段,还有培养观念、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等长期性的意识渗透、话语改变等手段,其目标是破坏敌方的战争意志与获得敌方对战争的支持。2017年美国《信号》杂志数字新闻媒体总监安德伍德发表《认知战将成为战斗中的决定性因素》一文,时任美空军参谋长的戈德芬则在美国空军协会“航空航天与网络”会议上宣称“我们正在从消耗战过渡到认知战”。美国军方对认知战的战略地位的论断推进了北约的系列研究,2020年北约发布的认知战项目书《作战2040:北约在未来将如何竞争》强调信息与认知战将在未来的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北约发布报告:《认知战:对真相与思想的攻击》。自2021年以来,以微博、b站等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的网络社区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发布本国外交政策与相关言论等的重要平台。2021年北约召开第一次认知战科学会议,发布会议报告《认知战:认知主导的未来》。俄乌战争爆发后相关国家从政府到社会乃至到个人,集中在我国互联网的网络社区发声,其背后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的公共外交政策在当代中国的媒介形态迭代。就我国本土的日常环境而言,一些ngo、智库、媒体甚至饭圈、娱乐公司极有可能被相关国家、资本、企业、ngo与社会组织操控以达到其公共外交的基本目的。当代公共外交与“认知战”有很大交集,这也是当代战争的一种新形态。自2022年起,纽约的 “中国怎么了”(supchina)利用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的若干小号发动对华认知战。2023年,北约发布报告《对认知战的缓解与应对》。
2024年3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美国长年有组织、有计划地散布涉华虚假信息,这已成为美国对华认知战的重要手段。”美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曾直言,美国政府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虚假信息传播者。认知战是问世于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科学的兴起、发展、完善的产物,跨学科研究旨在研究人脑与心智的工作原理,如语言、感知、记忆、注意、推理与情感等心智能力,尤其是聚焦神经系统如何表示、处理与转换信息,涉及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哲学、神经科学与人类学等领域的知识。认知是知识的获取,如感知、注意、思维、想象、记忆、判断与评估、推理与计算、解决问题与决策、理解与产生语言,等等。认知战又被称为知识战,根据认知原理,利用种种手段干扰、改变敌人的认知过程,控制敌人的知识获取以扭曲敌人的文化价值观与思维方式而阻碍有利于敌人的行动。认知战不仅融合了上述概念强调的所有元素,而且增加的新内容主要表现为各种前沿技术,比如纳米机器人技术、纳米传感器、纳米结构;生物技术,比如生物基因组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神经药理技术;信息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微电子技术、穿戴式或嵌入式电子技术。决策主体:指实施认知战的国家、军队或团体,它是认知战的发起者与指挥者,根据自身的利益与目标,制定认知战的策略与计划。实施主体:指被挑选或塑造的、执行认知战任务的各类线下线上组织或个人,包括政客、名流、公知、网红、意见领袖等公众人物,基金会、非政府组织、智库、高校、黑客团队等专业机构,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传媒平台,水军团队、网民等终端。社会认知:指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生活等领域的公众意见、观念、态度与情绪。社会认知是认知战的主要作用对象,也是认知战效果的反映。目标实现:指通过认知战达到的战略战术目的,如颠覆、牟利、分裂、控制,等等。目标实现是认知战的最终评价标准,也是认知战的动力源泉。这四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战体系:决策主体通过实施主体影响与改变目标群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变化影响决策主体与实施主体的策略与行为;目标实现影响决策主体与实施主体产生新的动机与目标。这就形成了一个动态循环。战略性认知战:针对目标国家整体或重要部分的社会认知致力于长期且系统的影响与改变,以达到颠覆或控制其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军事力量或意识形态等根本利益的目的。例如,美国政府对苏联就曾展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略性认知战,且充分利用其盟友与附庸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资源,对苏联及其盟友发动多方位、多层次的认知战,以孤立与包围苏联,削弱其国际影响力与地位。在这场战略性认知战中,美国政府针对苏联及其盟友的民族、宗教、文化、历史等特点,专门制作与传播历史虚无主义与修正主义等特定信息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智库、非政府组织,以所谓的“中立”或“客观”的姿态发布或转载有利于西方列强全球利益的信息,以引发“认知反应”。美国政府还利用其控制或影响的间谍、叛徒、分裂分子向苏联内部渗透与破坏,制造或操纵各种事件或话题,以塑造或改变苏联的社会认知并通过电影、音乐、文学等形式向苏联民众传播西方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诱导其认同西方模式,又通过奖学金、交流项目等隐蔽方式培养或收买苏联精英。战役性认知战:针对目标国家局部或特定领域的社会认知致力于中期且有针对性的影响与改变,以达到瓦解或削弱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防御或社会团结等重要利益的目的。战术性认知战:针对目标国家部分群体的社会认知致力于短期的影响与改变以误导或操纵其政治观点、经济行为、社会情绪等具体利益的。例如,为了消解其国内公众对毒品问题的不满与批评,美国政府故意对外转移矛盾,制造外国是芬太尼泛滥问题责任方的假象并利用其在媒体、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优势向其国内公众传播这种假象,还通过法律规定、政策措施等影响其国内公众对毒品问题的认知以误导与操纵他们的政治观点与社会情绪。
美国版认知战是怎么实施的?第一步,情报搜集。通过网络、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工具与手段搜集目标社会的信息,如哲学、信仰、规则、弱点、动机、情感、历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身份与意识形态等人类认知维度的要素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第二步,目标分析。根据情报搜集的结果来分析目标社会的特点、利益、需求与矛盾,将目标社会的个人或群体分类与分层,确定最易受影响与最有影响力的目标群体与最有利于攻击者的切入点。第三步,决策制定。确定认知战的目标与意图及其期望达到的效果,选择合适的认知战策略与方案与相应的技术手段与实施平台。第四步,信息设计。基于目标群体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价值观与认知偏差,设计符合攻击者意图与策略的信息内容与形式,比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游戏,其间既有真实的信息也有虚假的信息。第五步,渠道选择。在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信息获取习惯、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干扰因素与应对措施、提高信息可信度与覆盖率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与平台,如网站、社交媒体、新闻媒体、博客、论坛等不同类型的渠道,甚至会选择非正式的或隐蔽的传播平台。第六步,效果评估。根据传播渠道的反馈评估认知战的效果与影响,如信息接收者的数量、质量与反应与信息对目标社会认知状态与行为变化的影响方向与程度。效果评估的重点是研判信息传播是否达成了攻击者的目标,总结认知作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提升下一次综合作战能力。认知战涉及多个领域,整体链条长且精密,处理的细节多且复杂,所以这种战争在实践中常常采用矩阵攻击或集群作战模式。冷战中积累的相关外交经验注定了先浏览器绝不会放弃政府外交之外的公共外交这一重要阵地,在微博与b站等年轻人聚集的网络社区试图影响、引导甚至诱导、操纵我国国内舆论、舆情,旨在维护或扩张其政府外交、公共外交背后的国家利益。
2024年9月初美国国会众议院日前通过一项法案,内容是在2023至2027财年每年拨款3.25亿美元用于对抗所谓的“中国恶意影响”。除了攻击中国体制的那些陈词滥调外,还有一些美国惯用的术语,如所谓的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破坏国际秩序”,等等。其中还提到一个重点抹黑目标,就是“一带一路”倡议。为此,法案怂恿受美国资助的个人与实体极力捏造与之相关的负面消息。十六亿美元也是美国全球媒体署年度预算的两倍。分析人士指出,美方的霸权焦虑与某种人为捞取政治资本抹黑中国之急切溢于言表。法案没有直接点出要支持哪些媒体、十六亿美元巨款具体怎么花,但其中的“全球接触中心”(gec)与“美国国际开发署”最为显眼。先来看gec。该机构隶属于美国国务院,被看作是美国对中国、俄罗斯等“非我族类”的军民发动认知战的协调中心。它号称承担“反击虚假信息”任务,实际正是虚假信息的制造中心。美国国际开发署则是美国对他国发动“民主渗透”的最主要机构。美国总统拜登公布的2025财年预算申请与美国国务院共同申请四亿美元,用于对抗“中国的全球影响”。有分析人士认为,这项拨款十六亿美元的法案如果最终签署成法,那么这笔巨款很有可能主要流向这两个机构。至于具体怎么花,剖析这两个机构发动舆论战、认知战的套路,就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美国撒钱操控舆论的做法并不新鲜。从冷战时期对抗苏联,到本世纪初煽动“阿拉伯之春”,再到如今打压与抹黑中国,美方的主要手段无外乎以下几种:第一,花钱买水军。2020年,时任gec负责人加布里埃尔在国会作证时公开承认,美国政府联合西方列强的互联网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各地加大推广“新闻素养项目”扶植当地亲西方媒体,说白了就是花钱培训海外媒体与记者撰写抹黑谤文散布谣言。第二,砸钱给机构。还记得“新疆棉”事件吗?第三,加大对新媒体的渗透与投入。例如,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上万个推特、脸书账号被关闭,背后就有gec的影子。2022年斯坦福大学等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通过一项“隐秘影响力行动”创建了上百个虚假账号,在多个社交平台诋毁中国等“非我族类”。盗用、篡改或人工智能生成假头像,以“独立媒体”“当地居民”虚假身份集中发帖,通过贴标签、转发请愿等方式把谣言炒热……美国在新媒体认知战方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有分析人士认为,上述三种套路集中体现了美国对华认知战“全政府”协同、“全球性”布局的特点,而拨款升级对华认知战只是近期美国众议院的恶劣行径之一。在所谓的“对华示强”政治正确的畸形氛围下,他们认为要出成绩就必须搭上中国话题。以这项所谓的对抗“中国恶意影响”法案为例,提出者共与党议员安迪·巴尔是“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成员。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临近,美国国会也想跟白宫“抢风头”,为未来对华政策定下基调,争夺对华政策主导权。更重要的是,当前美国社会矛盾突出、民众不满情绪上升,两党不约而同把中国当成靶子,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展示对华强硬转移国内矛盾以拉拢选票。美国政客们为捞取政治资本,炮制一个又一个将中国“污名化”“妖魔化”的武器,挑起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敌意,破坏中美两国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互利合作。
认知战与舆论战有一部分是相通的,但也不完全是一回事。作为当代混合战争的一种新形态,认知战通过信息、技术、谋略等综合手段影响操控国际社会特别是对手国家受众的思维方式、精神意志、行为倾向以“不战而屈人之兵”。2023年美国《战略安全》杂志刊文直言:“认知操作可以是扩张的工具,甚至可以通过改变目标群体的观点、价值观与利益来实现特定的殖民化。”听起来有些玄乎,其实还是咱们老祖宗玩剩下的套路。《三国志》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在中国古代,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军事套路都是典型的认知战实际应用。21世纪初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信息渠道与行为习惯极大改变,认知博弈的疆域也在不断扩展。美国早已将认知战作为兼具威慑力与杀伤力的“完美武器”,采取各种套路与战术对华开展认知渗透。对抗固化偏见,预言绑架预期,情绪扭曲事实,科技加固茧房,谎言遮蔽真相,联动代替独斗……美国指导的台湾版对华认知战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美国军界普遍认为,北约必须迅速而有力地适应当前的认知战威胁并努力遏制未来的威胁。2024《北约华盛顿峰会宣言》直言不讳:民主社会既复杂又令人惊叹,但它也很脆弱。为了领先于这些威胁,北约必须以三种方式完成防御性响应。第一,北约必须努力制定一套工作定义或框架,用于认知战行为,其中有一套标准用于发现认知攻击正在发生;第二,联盟必须评估国家与个人层面对认知攻击的脆弱性,希望创造与激发一个更有韧性的人口;第三,北约必须建立与科技公司联络的组织,以应对未来战争的挑战;第四,基于对潜在敌对国家的分析,我们有可能在进攻策略或作为威慑手段中使用认知战。认知战的基础不仅仅在于法律与民事秩序,还在于信任与相互尊重:我们将遵守这些法律,尊重民事机构,尊重彼此与我们不同的意见的信任。信任遭到挑战,真相受到攻击,民主受到威胁……对此,中国人必须练就火眼金睛,尽快筑牢本国意识形态护盾。
现在的西方列强能利用台湾的传呼机打击黎巴嫩真主党的士气并干预其感知、认知、情绪、情感、观念与信念等意识活动而影响其高层决策权衡,明天的西方列强就有可能利用台湾等盟友或盟国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发动对华认知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要我们洞悉美台联动的认知战套路而用好先贤的博弈智慧筑牢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防火墙,其对华认知战一定会破产。
【文/陈俊杰,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