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没有经济就没有民生,但反过来说可能也成立,没有民生就没有经济 -凯发k8官方旗舰厅

2024-07-03
作者: 孙立平 来源: 孙立平社会观察

  可能是出于某种预感吧,这几年在我的文章中,民生都是一个不时出现的重点主题。

  2018年6月19日,发表《我为什么要重提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一文。可能是题目过于平庸,也可能当时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什么感觉,文章的阅读量非常可怜。

  在这篇文章中,我特别强调了这么四点:第一,要善用过去40年所积累以及现在发展所形成的财富;第二,要将有限的资源更多用于国内的发展上;第三,在国内的发展上要侧重于民生;第四,在民生问题上要着重解决老百姓生活中最棘手的那些问题。

  八年的时间过去,对上面的四个问题人们也许才会有点切身的感受。

  为什么要用一种比较急迫的心情来讲民生问题?当时讲了五个理由,限于篇幅,将其中的四个复述如下:

  第一,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永远保持如此高的速度,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财富增长速度的放缓,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未来,要有切合实际的预期。

  第二,国际环境将会恶化,冷战陷阱有可能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发展可能要更多地建立在内需的基础上。

  第三,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等问题将会成为中国未来非常棘手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量资源。

  第四,庞大的财政开支消耗了经济增长的相当部分成果,无论是经济意义上的还是社会意义上的负债,到了偿还期。

  换言之,之所以如此焦虑民生问题,与当时萦绕在心中的两个担忧有直接关系。一是从现实的角度说,预感到我们可能面临一个在经济上比较艰难的一个时期,2018年我就曾经提出,有可能要进入艰难十年。二是从未来的角度说,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将来要面临的一个极大问题,必须在经济上做好准备。

  所以,在2019年8月,我在一个音频节目中就提出: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殷实社会。

  什么叫殷实?它强调的是富裕、富足、厚实的意思。有时候我们说一个家庭是殷实之家,是说这个家庭一定是家底很厚实。形象一点说,人家打扫箱底都能打扫几两碎银子出来。而殷实之家,一般看起来也不是那么高调,实际胜于外表,里子胜于面子。

  殷实社会首先意味着要藏富于民,要使得老百姓能够成为拥有社会财富的最主要的主体。就此而言,前些年我们有一个很好的理念,叫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我觉得应该重提这个理念。同时,整个社会应当低调、内敛、务实。这样的社会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即使是在遇到风险的时候,也有更强的抗御风险的能力。

  刚才,我看到一个小视频,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担着担子卖菜,被城管追得满街转,一位女性帮他打抱不平。实际上,民生往往就在街头巷尾之中,就在让许多人不待见的小摊小贩小作坊之中。所以,烧烤我写文章支持,清理这些摊贩我写文章抨击。因为那就是生计,那就是民生。

  在2020年6月的《城市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所,不能一味追求高端化》一文中,我写道:

  今天我在这里讲这个问题,从更现实意义上来说,要警惕的,就是追求城市的高端化,对城市进行改造过程当中,导致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社会生态系统不断恶化,尤其是对于这当中的穷人、弱者、底层,他们的生存生态的破坏。

  我们一定要警惕,在城市改造过程当中,对社会生态的破坏,特别是它给穷人、弱者、底层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大家居住在这个城市当中,我们当然都愿意这个城市能够漂亮一点、整齐一点,这没错。但是,城市是一个多样性的社会生态系统。像老北京,一条街上既有达官贵人,也有拉洋车卖豆浆的,他们互相需要,互相依存。这样才构成一种食物的链条,构成一种生态。

  我要特别强调一句,我们往往都有点忘恩负义。各位可以想,如果没有城乡接合部,没有脏乱差,卖菜的都住在很高档的公寓里,你用什么价格来买菜?如果建筑工人不是住在工地里,不是穿的脏兮兮的,他住高档的三居室里,那个房子的价格会是怎样的?但我们常常忘恩负义,我们用了比较便宜的价格买了这个菜,一转身就说这么乱,怎么还不治理。

  当然,在现实当中,民生最直接的体现之一,就是就业。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就业就是民生,就业就是经济。一个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等于同时有了两个东西:收入和信心。正因为如此,就业成为最近这几年我絮叨不休的一个话题,疫情前讲就业,疫情中讲就业,疫情结束后还是讲就业。最近一篇文章的题目干脆就是《就业、就业、就业、就业、就业、就业》。那篇文章中说道:

  就业的机会来自哪里?

  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已经证明,大部分就业机会是民营企业提供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它们提供不了多少税收,为国家强大做不了多大贡献,但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就业往往就在所谓低端里,低端往往是劳动密集型的,而高大上往往是黑灯工厂;大力发展服务业,能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人们往往忽略了,服务业其实也是财富再分配的一环。

  一个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大上,更不能把绝大多数的资源都集中在高大上上。退一步说,难道高大上就不需要市场需求的支撑吗?所以,就业需要资源的下沉。国计民生,国计民生,其实,应该是民生国计。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把什么放在前边,资源集中在哪里。

  这里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人们脑子里的思路,把就业和民生的问题放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说法叫五六七八,说是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但对这个说法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你看民营企业只用60%的经济体量,就创造了80%以上的就业机会;另一种理解则是,你看,国有企业只用20%的劳动力就创造了50%的税收。问题就在于,你看重的是哪一个。

  不容否认的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经济的收缩期。就业在收缩,收入在收缩,财富在收缩,消费在收缩,企业在收缩,商业活动在收缩,甚至社会心态也在收缩。在这种情况下,民生问题似乎又有了另一层含义:

  经济发展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民生的改善,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但在更现实的意义上,这话反过来说,可能也能成立:没有民生就没有经济。因为没有就业与民生,没有与民生相联系的旺盛的消费,经济也很难顺畅运转。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网站地图